<
111eq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穿越考科举 > 第169节
    整个蔡记酒楼都是读书人的讨论声,过来吃饭的其他客人,还有店小二店老板,甚至觉得很荣幸。

    看看,这里多有书香气啊。

    讲到最后试帖诗时,其他夫子好笑道:“你倒是偷懒,中规中矩的,怎么不好好做一首。”

    纪元写诗的本事,谁人不知。

    纪元脸一红,想到被他藏起来的竹石以及那幅画,轻咳道:“佳句本天成,学生运气好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运气,这是真本事。”

    说罢,夫子提点道:“县试这么写可以,若你能府试,可要用心些。”

    啊?

    用心些。

    纪元有些头疼。

    诗词这方面,他真的要恶补了。

    总不好每次都当文抄公吧。

    纪元还在发愁诗词,同窗却听出夫子的画外音,常庆震惊,听夫子的意思,纪元真的能过了县试。

    倒不是震惊纪元能过县试,他的水平大家都看在眼里。

    震惊的是这件事真的要发生了。

    纪元才读了几年书啊。

    学生们聊完,那边菜也上齐了,安大海肯定跟着纪元过去。

    同赵夫子吃饭,他都觉得不自在,这么多夫子一起,更不自在啊。

    还有,他有很多事想同纪元说呢。

    考试前很多事不好讲,现在县试结束,终于能说了,可快憋死他了。

    纪元看出来了,跟着大海坐到角落里,听他说话。

    大海有些羡慕地看了看一圈学生,自己这个学渣竟然跟一群学霸坐一起吃饭,也是沾了纪元的光。

    他不止这件事在沾光,安纪村里的事,同样在沾光。

    最近的一件事,那肯定是村里修路。

    去年安纪村的青储料挣不少银子,发给大家之后,还有盈余。

    所以说好今年开春之后,趁着还未春耕开始修路,等春耕结束再继续修。

    反正一个村的,陆陆续续赶在年尾修好就行,大家并不赶进度。

    但同村人听说有钱拿,竟然在一月积极参加。

    这次积极的人里,还多数是没赶上青储料的。

    纪元在县城备考的这段时间,村里全都在修路,想着早点修好,大家都方便。

    纪元听大海说着,默默点头。

    这样就很好,修路是个重要的事,对谁都方便。

    很多现代人并未见过真正村里的土路,大多数看到的土路,甚至都是修过的。

    上面铺着黄土,但看着还整齐,感觉只有下雨天难受。

    实际上看着整齐的,基本都修整过。

    真正的土路,是坑坑洼洼,一脚过去直接到小腿,再一脚过去又跟爬坡差不多。

    这样的路上,还有不少石头,大石头小石头,走的时候更是艰难。

    如果再被雨水冲过,这野路的地形还会随时改变,坑洼也会变成不同的坑洼。

    这样的路让牛车走,能颠得胆汁都吐出来。

    而修这样的路,首先第一件事,就是把道路的杂草清理干净,然后把里面的石头全都拣出来。

    石头大小不一,甚至有些需要有凿子,把石头凿开。

    听到这点,就知道有多难了。

    安纪村的路,除了通往县城的官道之外,还有就是村里主路常有人走,勉强算是整理过。

    其他路根本不用提,走野路用的力气跟时间,会是修过道路的三倍到四倍。

    至于青储窖到村里各处的路,更不用提。

    去年运输的时候,有些脾气傲点的牛都不想走,就算拉上了,那青储料还是一路走一路被颠掉。

    稍微不小心,还要有人把车轮从坑里救出来。

    多亏去年雪下得晚,下的早点,那更完蛋。

    总之,有这么多的困难,修路必然要进行。

    村里去年运过青储料的村人听到这事,下意识觉得村长未雨绸缪。

    再下一秒反应过来,肯定是纪元的提议。

    大家还能不知道村长吗。

    这种厉害的事,大半是纪元。

    反正现在安纪村的人都愿意修,既有钱拿,又是自家村子的路,那就修啊。

    修路的报名人数不用限制,谁想来就来,反正按天结算工钱。

    大海事无巨细讲着,他觉得这是元哥儿做出来的事,肯定要让他知道。

    他爷,还有安村长也是这么想的。

    纪元听他说着,就知道这事办得极好,根本不用他操心。

    村里有安村长,安叔公,现在大海也渐渐起来,可以做很多事。

    账目那边又有安二娘子。

    说起这件事,安大海欲言又止,但这事又跟纪元有关,不说不行,否则以后见面了尴尬。

    而且有件事想请元哥儿帮忙。

    纪元看着他道:“是小河他娘的娘家人,去你家找麻烦了?”

    安大海点头,看来纪元猜到了。

    当时出那事的时候,纪元确实没多想,但现在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。

    他们这边把李耀众的官身给夺了,实在不算小事。

    虽然府城那边还未拍板,但派人过来详细问过情况,加上李耀众在府学的名声,这事十有八九就要定了。

    府学那边在走流程而已。

    这种事府学都会过来再三确认,可见不是小事。

    对于李耀众一家来说,更是灭顶之灾。

    全家因为秀才功名,不知享受了多少好处,更想以后他考上举人,还能做官呢。

    到时候全家荣耀。

    听着安二娘子的闺名李盼弟就知道,他们全家四个女儿都供着这位读书的弟弟。

    再加上这位考上秀才,还在府城读书,就知道他们对李耀众有多重视。

    李耀众出事,还因为安二娘子同村人出事,他们关系甚至不错。

    那李家不来闹事才奇怪。

    作为自己的娘家人,安二娘子什么也不能说。

    安大海跟纪元讲了当时发生了什么。

    正月十五当天,对李耀众诬告县学学生,以及挑唆诉讼的案子作出判罚。

    那日李家人已经来了县城,只不过当时场内不允许他们进入。

    毕竟里面学问最浅,地位最低的人,也就是纪元,纪元作为受害方,又是县学学生,自然没问题。

    其他人说什么都不能进来。

    县学跟聂县令的人在衙门里吵得天翻地覆,李家人就在外面等着。

    当时几个女儿都被喊过来。

    衙门在吵怎么处罚。

    外面在吵安二娘子不安分,说了许多难听话。

    比如什么:“你们不是同村吗,为什么不拦着。”

    “纪元他们做的青储料还带着你,你这个当二姐的怎么不分给你弟弟,要是分给他了,他也不至于做出这种事。”

    “当年你能识字,还是蹭着他的读,有什么不知足的。”

    有亲姐妹想帮忙辩解,也被其他姐妹说回去。

    更别提安二娘子的爹娘,脸色难看的要死。

    而且还是那种经典配置,当娘冲在前面骂,当爹的不时叹气看向二女儿,眼里写满指责。

    李家四妹说了两句,又被其他姐妹按回去。

    李耀众的娘子也是大声哭:“李耀众在外面读书多年就算了,我自己拉扯着孩子,现在连秀才都不是了,早知道就不嫁他。”

    反正闹的一条街都能听到。

    之后结果出来,更混乱的局面就来了。

    要不是安小河跟安老二提前过来接走安二娘子,估计李耀众就要打他二姐了。

    经过这事,两家已经有撕破脸的迹象。

    没过几天,安二娘子的娘家又过来要赔偿。